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自由行 自由行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_旅游景区调研报告怎么写

ysladmin 2024-07-26 人已围观

简介旅游景区调研报告_旅游景区调研报告怎么写       对于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1.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乡村旅游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_旅游景区调研报告怎么写

       对于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1.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3.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4.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

5.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_旅游景区调研报告怎么写

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旅游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多方面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为了振兴旅游产业,使我区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结合,发挥产业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于2014年9月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区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岩寺、西溪南、潜口、呈坎等文化旅游丰富的乡镇、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召开了文化界、旅游界、各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8次座谈会,并到××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区文化旅游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我区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区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优势和当今旅游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及发展情况

        建区以来,××区委、区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文化,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主导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文化文物初步得到利用,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一)文物较为丰富

        ××区已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区古民居品味高、数量多、分布广,受到业内人士普遍称赞。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村两国保”的呈坎村有21处国保建筑,是名符其实的“国保”村;唐模村以水口、水街、孝子湖、古银杏树彰显特色,被国家园林界视为××水口的经典村落。另外西溪南、灵山、洪坑、蜀源等14个古村落也别具特色。除此之外,岩寺还有“桐子山”和中科院命名的“岩寺皖南龙”遗址,又有小岩元代古岩寺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存明清各个时期××古民居、古遗址1100余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

        近年来,黄山毛峰手工技艺、唐模××水口文化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推陈出新了《舞和合》、《柳翠娘》、《花棍舞》等民俗节目,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岩寺的上九庙会、世间流传的烂肚宝故事、潜口腊八庙会、灵山灯会等,其风格各异,闻名遐迩。

        (三)××藉历史名人灿如星河

        (四)文化旅游商品逐步走向市场

        以竹雕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并涌现出了曹篁生、洪建华、朱伟等****,他们多次在一些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展示了我区竹雕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黄山毛峰、徽墨、徽派盆景、蜂蜜、××苗木等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挖掘,有的初具规模,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旅游丰富多彩

        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众多的历史名人,注定了××区旅游项目的品味高。其中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江南第一村”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千年古镇-西溪南、华东第一原生态高山湖-丰乐湖,还有潜口明清民居博物馆、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景区,并拥有“××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体验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等旅游线路和项目,是旅游理想的目的地。

        (六)怡人的优美生态环境

        ××的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为71.39%,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号称“天然氧吧”。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与自然天人合一、高度和谐,宛若一幅幅山水画,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亮点和优势。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区委、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旅游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启动了潜口明清园,呈坎古村落,唐模、西溪南,龙山湖景区以及华商山庄的开发,创造了三个国家级4a景区,一个3a景区。××区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徽游客逐年增加,门票收入进一步增长,这为今后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

        一些问题和不足,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当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把握,缺乏信心,认为抓旅游税收少、见效慢,“富民不富区”,形不成支柱产业。有的部门把发展旅游当成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应当清醒的看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最长,带动面最广,无疑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坚定不移实现“工业立区”战略的需要。

        (二)旅游产业发专业性规划不到位

        (三)对文化旅游品牌的确立不到位

        多年来,对于××历史文化积淀与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我区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少统一品牌。这对于我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宣传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不清晰,景点景区的宣传品牌定位更是变幻无穷,既失于挖掘整理提炼,更谈不上有效规范使用。

        (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旅游主管部门与大产业要求的管理职能不适应。一方面,一些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管理多,服务少。旅游产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涉及到文化、城建、规划、宣传、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宗教等众多职能部门,在目前的体制下,要完成这种有效的协调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区旅游项目开发总体上讲,投资实力都不强,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或多或少存在着优先占有公共而动作迟缓现象。因此,需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

        (五)重点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不到位

        我区文化旅游较为丰富,特色鲜明,主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但小、散、稀的特点也比较突出,缺少有号召力的亮点。景区景点运营的公司综合实力都很弱,投入少、建设慢,且开发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强,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致使龙头旅游产品或精品难以形成。从总体看,景区景点分散,“满天星星,没有月亮”,没有文化旅游产业龙头。所以,有必要对文化旅游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努力把区内重点旅游产品打造成国内旅游行业的精品。

        (六)旅游推介促销不到位

        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突显,品牌包装、宣传促销是关键所在。我区旅游推介促销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在媒体上未能持续进行宣传,形不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使旅游品牌缺乏吸引力,致使游客人气不足。同时,宣传促销缺乏大手笔,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各个景区、旅行社各自为政的状况普遍存在,没有形成整体宣传的态势,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七)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不到位

        当前我区大交通环境优势已初步形成,但景区景点内部的道路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如潜口-唐模-蜀源-灵山-呈坎环形旅游线路,部分路段大型客车难以进入。就全区而言, “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发育不够成熟,设施功能配套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各重要交通入口(尤其是合铜黄岩寺出口处)没有大型的旅游宣传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宾馆、酒店数量少、等级低、容量小,且缺乏休闲度、商务会展、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尤其是**场所和旅游购物中心尚未合理配置,致使部分游客进不来,或者在区内逗留时间短。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八)徽文化在旅游产品中融入不到位

        我区虽然有堪称三大地域文化的徽文化,但风光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基本上是,文化和旅游两张皮,没有真正把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中去,形成不了合力,更没有成为旅游产业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近些年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走向市场步履维艰。文物修缮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以及充分挖掘、整理、推出徽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严重缺失,这样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由于××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在旅游上的运用程度不高,绚丽多彩的××文化、民俗风情得不到充分展示,耐人寻味的人文历史、饮食文化挖掘、包装不足,旅游景区(点)文化注入性差。美好的自然风光空有秀气但无灵气,无文化内涵,韵味不深,这无形之中就缩小了我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空间。

        (九)××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深度不到位

        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运作不力。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纪念品档次低、千篇一律,对能体现××历史文化形象的可视性××旅游商品、工艺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本土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品,如贡菊、灵山贡米、红薯干、酒酿、灵山竹编等,没有配合旅游进行规模开发。旅游商品街建设几乎空白,缺少特色产品定点商店,这样直接影响了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导致旅游产业效益低下。

        (十)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不到位

        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但是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如导游人员的文化旅游综合水平不高,酒店员工文化素质偏低,旅游策划管理人才较少等。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缺乏统一、完善的对接机制。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导游人员在介绍景点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讲解词简单生硬,且张冠李戴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会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我区的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

        (一)依法保护,珍惜文化旅游

        一是要全面普查,摸清家底。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和良好的生态是我区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为有利于管理和保护全区文物,建议升格区文物管理所为副科级单位,对全区境内徽文化(含非物质类及历史遗存)进行再次的清理普查,并逐一登记,建立档案,做到知根知底。

        二是要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对急需保护、又有能力做到的,应刻不容缓地进行抢救;对一时还有困难的,要通过对上争取,编制项目尽快进行维修,使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再流失。

        三是要尽快公布一批“区保”。根据文物的性质,选择一批作为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公布。既便于向上逐级申报,更便于对现存文物进行依法保护,减少损失。

        四是要依法加强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要坚决制止与古村落环境风貌不一致、不协调的建筑出现,确保古村风韵。呈坎、西溪南、潜口、唐模、洪坑、蜀源、灵山要实施整体保护,制定保护规划,划出保护区并重在落实和督查。对于条件暂不成熟的地方,宁可不开发、缓开发,也不能滥开发,防止造成破坏,留下后患和遗憾。要加快水的治理和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历史上的哪怕是一段残垣,一处遗址,今日同样要留下带有时代文化的历史印记。

        五是要对远古遗址实施保护。对罗田“岩寺皖南龙”、岩寺“桐子山遗址”实行保护,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并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展示我区远古的灿烂文明。

        (二)加强研究,提高文化旅游含量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区作为古老××的一部分,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域名保留地。我们对徽文化的研究,对××区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研究显然不能落后,这是责任所在。建议尽快成立徽文化研究机构,安排选调专业和业余骨干人员,组成专门队伍,对各个景区景点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宣传、策划和包装,确立各个景区景点的品牌、内涵和推介口号,编写资料书和宣传册。

        (三)精心策划,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品牌决定产品发展方向和重点,决定了宣传促销能否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品牌无价。

        一是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文化要突出个性,旅游更是如此。××区是10万人口的小区,无论是布局、建筑风格,还是总体形象都应突出个性,越有个性,才越有吸引力,越有魅力。××区是山水之乡、茶乡、竹乡、休闲养生之乡、文物之乡、徽墨之乡、名人名士之乡。我区总体形象定位宜为:精巧、秀雅、生态、徽韵。宣传口号可为:××区是文物之海、古建长廊、水墨画廊、休闲胜地。具体宣传也可:××区有一处处古村落、有一个个古祠堂、有一座座古桥、古塔、古牌坊、有一幢幢古宅、有一丛丛古树、有一批批名人。

        (四)强化规划,搞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

        《黄山市××区旅游发展规划(2013-2014)》已经制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开发建设,确保旅游业健康发展。为了使文化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还应补充、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规划,旅游建设规划、文化产业规划及各景区景点建设规划。规划的制定要有科学性,要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要有专家论证,防止简单化、短期行为;规划执行还要有连续性、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随心所欲。规划不光是拿来看,更重要的是去按规划落实。要下决心对所有景区景点、核心保护区周边的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更不得乱拆乱建。建筑是形,文化是魂,环境是本,应该成为我们应有的建设理念。

        景点要有综合开发意识,不能就景点开发而开发。生态、环境、服务、标识牌、广告牌、停车场、公厕、旅馆、酒店、旅游商品购物、**场所、邮政通讯、交通道路、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都应科学设定。我们对景点的开发也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上,要注意防止开始热热闹闹,过了一阵冷冷清清,要成熟一个,包装一个,开发一个,推出一个。我区在近期内,宜对呈坎、潜口、唐模、新四军四部旧址、丰乐湖、西溪南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打造精品;对蜀源、灵山、二坝、洪坑要尽快制定好规划,先保护好文物、建筑和生态环境,再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有资质的客商进行开发。对各村落、各景点都要认真研究探索文化表现手段,进行功能界定,尽量避免雷同,要保持冷静心态,精心策划开发,循序渐进地推动。

        (五)破解瓶颈,加快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一要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延长产业链。随着我区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自驾游与日剧增,景区沿线必要的交通旅游标识牌、景区景点的宣传牌、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要加快建设和完善。要加快重点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呈坎、唐模的乡村旅馆,丰乐湖的度酒店,龙山山庄的建设。要尽快启动自驾车营地、枫丹白鹭五星级酒店项目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区位优势地段,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洗浴的中心和茶楼建设。

        二要突出××地方民间特色,进一步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步伐。要突出××民间工艺品开发,瞄准市场,包装提升,使××木雕、石雕、竹雕、徽墨、竹编等形成品牌化,系列化和规模化。在一些景区景点可取“前店后坊”的产销方式,集浏览观赏、参与劳作和商品销售于一体,既可丰富浏览内容,又可诱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同时,加大××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和包装,直接进入购物市场,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

        (六)整合,加快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区文化旅游点多线长面广,在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上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唱各的调,较少整体联合,整体包装打造和宣传促销,缺乏团队精神和群体力量。一要下决心整合,整合线路,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二要详尽地制定好总体规划,安排好线路,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三要加强区内景点的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大手笔、大气度地实行重组整合,坚决防止和纠正不顾大局,谁也成不了气候的狭隘意识和行为。四要加强与歙县、绩溪、黄山及其它区县的联合,形成东线旅游板块,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对外促销,提高××区知名度,实现文化和谐。

        同时,在线路整合上,围绕“古色、绿色、红色”板块,精心做好已经运行多年的“××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休闲养生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线路。但重要的还是要丰富内容,增加内涵,吸引游客兴趣,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七)文旅结合,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一要提升文化旅游景点的徽文化内涵。要鼓励区内外从事和热爱徽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多出精品,进一步把徽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要搞好旅游景点的包装设计,提升徽文化内涵,让游客更多地感受和体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文化旅游景点的导游词,要突出徽文化的核心内容。要根据各个景点风土人情、建筑风格、民俗掌故,编写出既有趣味性和故事性,又有真实性和知识性的导游词,做到雅俗共赏。

        二要丰富充实旅游内容。要紧紧围绕旅游业六要素,充实文化内容,增加互动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文化和古建筑本身就让人有一种沉闷、压抑感,所以要合理安排丰富多彩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游客参与的民俗、民风、茶文化、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制作、养生保健等活动,做到游客参与、动静结合,留得住人、留得下客。要以文促旅,以旅活文。在旅游项目中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旅游的文化附加值。真正实现“观光型”到“体验型”,再到“寄居型”的升级进位。

        (八)培养人才,提升文化旅游队伍素质

        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徽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提高综合素质和宣传××、传播徽文化的水平。

        二要加强与省内外各类高等院校合作,在我区创办实习、培训基地。区职教中心要实行定向培养,开办文化、旅游专业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三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引进、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来。

        (九)创新机制,拓宽文化旅游投融资体系

        一要取旅游招商与工业招商同样的政策支持和奖励办法,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

        二要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产业。

        三要在经营过程中,注意保护农民作为产权人的利益,农村公共作为所在村的集体利益,鼓励农民参与旅游活动,形成大旅游的氛围和格局。

        (十)加强领导,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小组,要切实负责协调好全区文化旅游深度结合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必要时,可成立旅游经济工作委员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区工作合力。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积极对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区要发挥好资金引导作用,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抢救性文物的保护、维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用于全区旅游的整合宣传促销,公共服务设施、人才培训等。群众社区文化、各类文艺业余组织,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业务辅导。

        三要积极营造好社会大环境。要进一步形成大文化、大旅游的氛围,形成干部群众都参与,上上下下都支持的格局。要建好图书馆、文化馆,开辟徽文化展示厅,名人展示厅等。要组织力量编写××文化简明乡土教材,让中小学生和全区人民了解我区丰富文化底蕴,开展爱祖国、爱××的教育。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特色产业。我区作为古××域名唯一传承地,历史人文底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坚信,在区委、区的坚强领导下,××区的文化旅游业必将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城市人性化设计的需求和闲暇时代的来临,城市公园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城市公园 调研 报告 ,希望对你有用!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篇1

        通过考察学习,深刻地感受到了江苏、山东、北京等地 文化 公园的建设成就,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震撼的核心场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创新的开发思路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将考察情况及对我市经营性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汇报如下:

        一、考察项目的基本情况

        无锡灵山胜境位于风光秀丽的太湖之滨,是国内最为完整、唯一集中展示佛祖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区(5A级景区)。主要标志性景点为88米高的露天灵山大佛和总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的梵宫,其中梵宫内部用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工艺,美轮美奂。无锡灵山胜境已成为世界佛教大会永久性会址,仅去年旅游收入达8亿元。建设运营单位为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国有)。

        尼山圣境在山东曲阜孔子诞生地尼山南侧,总体定位为“文化修贤度胜地”,主要标志性景点为90米高(含基座18米)的孔子像和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的大学堂。预计一期工程于今年9月份建成对外开放,届时年游客数将达到25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约7.5亿元。建设运营单位为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份制)。

        孙子文化园位于山东广饶县(孙武故里)城东新区,是以孙子文化为依托打造的综合性旅游度区,规划占地1300亩。主要标志性景点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兵圣宫,建筑内部大厅中心是8米高的汉白玉孙子雕塑,四周分孙子文化展示、战阵演练、战役回眸、古代将帅四个区,并通过高科技手段和东阳木雕、德化白瓷等传统手法将孙子文化内涵进行集中展示。建设运营单位为孙子文化园区管委会。

        雁栖湖位于北京郊区怀柔城北,举行过2014年APEC***非正式会议。主要标志性景点是国际会议中心和日出东方酒店。其中,国际会议中心用“鸿雁展翅、汉唐飞扬”的外观方案,屋角起翘取汉唐建筑飞扬之势,平面按九宫格和故宫五凤楼布局,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又将国家的实力和底蕴恰当的张扬。主会场内主要展示了陆光正大师的9幅精美的大型木雕作品。建设运营单位为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国有)。

        二、考察体会与思考

        经营性文化公园有别于传统旅游的新一类旅游产品,是当代人通过高投资和文化创造力,集结科技文化、历史或民俗等诸多吸引力要素的精华,再现或构造一个有乐趣的充满 想象力 的活动空间,并与传统旅游开发在有特色、有吸引力等方面又有着共同性。此外,经营性文化公园有别于城市公园等公益性项目的操作模式,需要考虑今后的运营赢利和激起游客兴趣和兴奋的项目。评价其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侧重公园的建设品质,而是项目的整体运营效益,包括游客数量、经济效益、就业数量、带动周边开发效果、提升城市知名度等。因此,经营性文化公园在建设运营单位选择上,应更注重经营能力强的单位,而非侧重开发能力强的单位,避免用交钥匙的工程开发模式。主要 经验 有:

        一是主题选择特色鲜明。多地的建设运作经验表明,文化公园的主题选择就是其核心,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满足特定客源的需求。如无锡灵山胜境是以佛文化为基础,围绕佛、法、僧三宝为基本格局,通过强大的宗教文化感召力,吸引世界各地游客领略佛教文化。曲阜尼山圣境、广饶孙子文化园分别依托孔子儒家文化、孙子军事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形成主题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才能凸显特色、扩大影响、打响品牌。

        二是项目精选吸引人气。经营性文化公园的项目选择必须考虑今后的运营赢利,寻找游客的兴趣点,充分体现知识性、**性、参与性。通过游憩方式及体验模式的打造,让游客深入其境、感受文化,并通过互动自主选择,获取知识与教益。如无锡灵山胜境在灵山大佛的正前方设置九龙灌浴项目,在梵宫内设置吉祥颂表演项目;孙子文化园的水上交战、攻城演绎、速度体验项目;孙武文化园的声光电文化展示手法,7D体验馆等,都体现了知识性、**性和参与性,值得借鉴。

        三是核心项目最为重要。核心项目是经营性文化公园的标志性景点,是宣传扩大影响和吸引游客的关键,是游客的兴奋点。核心项目选择需要有一定的建筑体量,应该是经典作品、传世作品。在建筑风格上要结合主题特色,形成标志性景观,内部装饰上要高端、大气、上档次,体现主题文化特征。如无锡灵山胜境的灵山大佛和梵宫,尼山圣境的孔子像和大学堂,孙子文化园的兵圣宫,雁栖湖的国际会议中心,都给游客留下深刻记忆,也是吸引游客的制胜法宝。

        四是提供优惠政策。经营性文化公园项目具有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同时能带动旅游会展、餐饮住宿、文化演艺、科技信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就业、提升城市知名度等等。因此,需要在政策、资金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如古北水镇开发时,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均由北京市投入,并将司马台长城经营权无偿给开发企业,4000亩土地也是定价挂牌以优惠价格(30万元每亩)给开发企业。

        三、对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开发建议

        一是开发主题应充分展示金华独有的“儒释道”的婺文化精髓。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位于金华城区向双龙风景区过度地带,充分利用其区位、交通、生态环境优势,依托金华、北山的历史文化,抢抓国家和省里十分重视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以儒家文化为重点,展示婺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项目作为金华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北山旅游开发的序言、导语、总纲部分。此外,需要有机结合北山山上(道教文化),山下智者寺(佛教文化),使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内公园主题选择为儒家文化,山上山下共同形成一个金华独有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主题,集健康、养生为特色的独具吸引力的文化公园。

        二是项目选择上更加注重科技性、互动性、体验性。随着旅游方式和游客观念的转变,以展览式表现主题文化的旅游形式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单纯以观光为主的项目,如以雕塑等为主的展示项目,应进行调整,并按照知识性、**性、参与性要求,在科技性、互动性、体验性上做足 文章 。特别是核心项目的选择上,尖峰山中国婺文化博览园内建议形成“一主二副”的三大核心项目。“一主”即主题馆,按 “古今结合、中西融合”的理念,建筑高度、建筑规模、建筑风格应体现端庄大气,内部装饰应恢弘精致,形式上融合知识性、参与性为主,以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来表现,以体现儒家文化为主的主题馆;“二副”是丽泽书院和养生酒店,其中丽泽书院前设置吕祖谦像,中间设置孔子像,后设置文昌阁;养生酒店以宗教(佛教、道教)养生、中医养生、食品养生、科技养生、博学与健康养生为主,设置尖峰论坛,将整个浙中地区旅游在此以立体全方位方式集中展示,并延伸商业街。

        三是开发模式建议用PPP模式。与私企组织共同完成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其中应选择有实力、有文化公园项目运营经验的企业参与建设运营,而不是用BT等模式的交钥匙工程。具 体操 作时,可捆绑公园西侧300亩土地作为先期启动。除此以外,明确目标定位、开发期限、投资额、股份比例后,与开发运营企业签订协议,由与开发运营企业共同成立金华山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公司,共同开发建设与运营。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篇2

        我们对五峰山公园开发、经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回顾、走访,并充分听取过去、现在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等有关人员的意见,形成以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1987年经县林业局批准,经营所成立了五峰山旅游服务部,取边规划、边建设、滚雪球的方式,对外接待游客。1992年经省林业厅批准为五峰山森林公园,2002年为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员工83人,其中退休人员42人,在岗人员41人。景区为拓展旅游市场、提高知名度、促进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加强培育和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利用优势”的发展战略,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发五峰山。1998年以前,经营所职工主要从事林业生产,大搞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种育苗、森林防火、砍伐竹、木维持生计的经营管理模式。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严重的是经营所面积小,濒危,加上职工多,职工生存艰难,迫使单位在抓多种经营上 作文 章。1987年单位以竹优势开发生态旅游事业,组织职工学习改革开放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转变职工思想认识,提出了“以林为主,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促进林场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03年10月公园请省林科院编制了《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将五峰山核心景区作为重点规划区:以良好的自然景区和动植物为主的生态保护区;以自然山水、森林群落、天象景观为中心的森林旅游景区。06年以来,由于解放思想,认识提高,集中精力抓旅游,当年旅游收入是06年前各年收入的25倍。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园条件。县委、非常重视公园开发建设,全力以赴整体建设公园,促进旅游发展,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县林业局牵头,组建了公园建设领导小组,聘请重庆交通大学对景区进行建设策划,解决了供电,供水;目前,供水、供电充足,交通畅通;新修建了公园生态显示屏等。

        3、以竹为特色,创建旅游品牌,在县林业局、旅游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公园领导班子抓住机遇,反映迅速,制定了目标方案,筹集资金20余万元,对照标准,明确责任,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适当整改。

        4、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公园建设。06年引进投资改造招待所、承包公园餐厅茶馆和照像及旅游观光车等项目,引进资金近150万元。

        5、造势宣传营销,广辟客源市场。06年以来,公园自行举办跳竹杆舞、万人签名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市、县旅游局组织到成都、重庆举办的旅游招商会、项目推介会、项目对接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景区发送宣传资料2万余份,充分展示了景区特色,其价值不可估量。

        二、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阻挠公园发展。公园是经营所的一个分支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仅吃饭人员就达83人,包袱沉重,负债经营,到目前为止欠职工工资261.5万元,根本没有财力考虑发展问题。垮不掉,上不行,偶尔向县财政争取点资金,犹如杯水车薪;虽然06年投入资金进行了整体建设,但基础设施薄弱,游览范围狭窄,景点少而孤立,特别是星级宾馆建设、湖泊开发、竹器博物馆、竹种园等项目的开发,资金需求巨大,成本收回周期长,投资商不愿意进入。

        二是景区进出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直接影响开发建设。公园与周边5乡镇近十个村接壤,进出人员错综复杂,在核心区内常住一个村三个社,近100户村民,有个别村民乱建民房;有的村民私带游客经过林区周边小道进入景区从中获利;有的游客借走亲访友逃票进入景区,严重影响景区形象。

        三是林场职工生存艰难。电改既不能纳入城网,也未纳入农网,从06年起,职工生活、单位办公用电照明每度为1.2元;供水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每吨价格为8元。这些问题加重了林场的负担,要想自行投入公园建设实为无米之炊。

        三、几点意见:

        发展五峰山公园,有利于促进我县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了解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有利于综合开发景观,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一)、高点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国家新的休政策为旅游业界带来了新机遇。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赋予公园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将五峰山公园纳入市、县旅游发展重点,逐年投入,抓好公园后期开发。按照保护有效、利用有序的要求,编制公园旅游规划,建立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公园发展。当前经营所最难解决的是职工生活问题。林场是差额拨款单位,大部分收入来源靠砍伐竹木和一部分旅游收入,除了生产费、办公费、维修费后,职工工资、退休人员补贴无法全额兑现,造成对公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信心不足。建议将单位纳入财政全额预算,使职工彻底转变思想观念,一心一意抓发展。

        (三)、科学规划,统一开发。公园要聘请知名规划专家,高起点、高水平编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搞好开发和建设,重点打造星级宾馆、竹种观赏园、水上乐园、洞穴探险、竹林迷宫等项目,把景区建设成为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胜地。

        (四)、保护、促进发展。

        1、加大林业的培植、抚育投入。。

        2、搞好有害生物防治,确保配套经费到位。

        3、加大森林防火力度,配备森林防火设施设备,防患于未然。

        4、切实加强周边生态和景观保护。

        (五)健全机构,有序发展

        建议组建公园管理委员会,由管委会协调解决公园开发、建设、管理等相关问题。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篇3

        为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先进经验,特别是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方面的理念和手法,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市城乡规划局于20__ 年8月8日-12日,组团赴台湾学习考察。期间先后走访了桃源、台中、嘉义、高雄、台北等5市,参观了台中园道公园(草悟道公园)、都会公园、秋红谷景观生态公园、桃源虎头山公园、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等,及鹿港老街、文中公路花园等,拜会了天下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大江绿色工厂有限公司、桃园风景区管理处、鹿港老街发展促进会等机构。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台湾在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方面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现报告如下:

        一、台湾地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

        1、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在所参观的项目中,从其选址、设计到施工各层面、各阶段无不体现对自然和生态的尊重,体现都市居民对自然环境、休闲游憩的本源需求。具体到规划设计层面,一是强调生态修复。如台北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在保障各方面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覆土绿化建设成为公园广场,占地约2.5公顷,可供人登高远眺城区;二是注重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建设中注重保留或新建池塘等湿地环境,坚持保护大大小小的水面,保障水面率不降低,为蜻蜓、青蛙、鱼虾、乌龟等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从而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如都会公园的乌龟池,虎头山公园的蜻蜓池和青蛙池等;三是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预先将现有的植被进行划界保护,在新建各项配套设施时也尽量避开原有树木。如虎头山公园以木栈道替代传统水泥路面,树屋建在人造仿生树上,而非建在既有乔木上。如台中市在建的中央公园(暂定名)施工现场就有用护栏将保留的树木林地圈起予以保留。四是做到适地适树。在公园建设过程中,用乡土树种,让人留住乡愁,体现文化特色。

        2、因势利导、注重微地形的利用

        因势利导是台湾公园规划建设的一大特点。一方面,适势而建公园,具体表现为利用城市边角地,或近期难以综合开发地段进行公园建设。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强调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因地设计、因势建设,并很好的与周边用地协调互融。如台中市市中心的秋红谷公园,该地块原为开发项目开挖基础形成的大坑,后由于项目无法实施,经研究建设城市公园,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下凹地势营造出市中心独特的下沉公园景观,获世界卓越建设首奖。

        3、经济适用、强调功能优先

        在所参观的项目中,大多数建于上世纪60-90年代,都坚持功能优先的指导思想,彰显了经济适用的朴素观念。公园的景观塑造不追大求洋,而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材料使用上以坚固耐用和便于维修为基本原则,没有大面积的运用大理石,以石块、水磨石等材料居多;树种选择也以地方树种优先,并且做到适地适树。同时在公园设计中尽量利用了现有设施或树木,而不是夷为平地后全部重新建设,结合地形地势的设计与建设也大大节省了工程费用。

        (二)注重细部、塑造精品工程

        1、尺度适宜、注重细节

        适宜的尺度和注重细节的表现是台湾地区公园建设的又一重要特征,无论在宏观的功能分区,还是落实到空间的建构筑物、广场等,都符合人视和行为的体验尺度,并没有庞大的入口大门、中心广场、景观轴线等,无处不蕴含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在景点空间塑造上,同样的地块内创造丰富多变的空间感受,颇有中国古典园林步移景异的韵味。沿着园道,每经一处小桥、亭廊、密林之后,另一种功能和景观便闪现在眼前。如大安森林公园,在植物配置上,注重色彩、季节的变化,做到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

        对于细节的精心设计是基于适宜尺度的再一次深化,台湾的城市建设,在公园景观设计及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文中公路花园内景观细节,台中市绿园道铺地嵌入的动植物图案,台北美术馆外人行道行道树树池,大厦入口部位的垂直绿化等等。

        2、传承文化、营造特色

        多种人文、自然、艺术等要素的交互融合在台湾公园中多有体现,特别是台中市市中心的草悟道公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草悟道公园北起自然科学博物馆,南到台湾美术馆,全长3.6公里,宽50-100米不等。

        公园内部用了分段分区设计思路,每一段是一个分区,每一个分区都有一个不同主题。自北向南分别为自然科学、行为艺术、开敞大草坪、休憩咖啡、游憩集散、游戏交流、体育健身、主题雕塑、书法艺术等主题。一条纵贯公园的步行系统--即“园道”串联了绿地广场内的各功能和主题分区。

        (三)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普通民众生产生活需求

        1、交通组织方便快捷

        一方面城市的道路级配较合理,特别是支路网密度大,所以即使在上下班车流量较大的高峰期,仍然拥有比较好的行车体验。另外在道路交叉口处理、红绿灯设置、较窄处人行道处行道树的处理等方面都以优化交通组织为前提,所以即便是有汽车、摩托车的混行时常出现,带来的便捷感受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还有街头随处可见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租赁点和充电站(桩),极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

        2、园林绿化系统完善

        按照500米建绿的要求,布局了各类公园、街头游园、绿化广场、滨河绿地等设施,并注重用绿道将各类公园设施串联起来,且结合绿化开敞空间布局了城市商业、文化、**、体育、交通等各类设施,方便市民生产生活需求。

        3、服务设施均衡便民

        药店、超市、金融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很均衡,而且一般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市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他们平时以摩托车出行为主,步行的距离大概在15分钟以内还可以接受,当超过这一距离就会觉得不方便)。这种均衡便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丰富的支路网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密的支路网提供了更长更多的临街界面,同时也提供了公共服务设施更好的交通可达性。

        (四)倡导公众参与,推行社区总体营造

        地方协会(发展促进会)、公众自发参与都市规划建设、社区建设的热情度很高,广泛的民众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可能,让城乡再现活力。如20__ 年起,开始实施了“公共空间艺术再造”(“艺术介入空间”),旨在鼓励艺术家与社区合作,以艺术为平台,与居民共同进行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提升工作。如在鹿港小镇改造提升中,注重将艺术家工作室用评审制(免租金)引入文化步行街改造中,结合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城乡人气与活力,统筹拓展开发文化创意类产业项目,促进永续发展。

        当然,除了以上我们所看到的优点,或者说是长处之外,也存在诸如土地私有化带来的大宗土地统筹开发的难度加大,导致城市空间景观整体性不强;相邻地块建筑风貌、形态、退界等难以协调统一;虽有沿街骑楼,但是还存在贯通性不够,利用率不足等问题。

        二、对我市城市中央公园规划的几点启示

        通过本次考察学习,结合宣城实际,针对我市城市中央绿轴公园规划设计,提出以下意见:

        1、保护自然山水本底。台湾地区的公园水面普遍均面积不大,缺乏亲水性公园,与之相比,在我市中央公园设计中应注重殷村水库等水面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梳理基底现状山水、植被、自然地形地貌等特征,对道叉河及两岸进行梳理,在中央公园南部结合道叉河整治建设湿地公园,突出山水特色文章,建设自然生态景观轴。在绿化 种植 中,适地适树,鼓励用乔木类乡土树种,尽量做到返璞归真。注重微地形利用等细部设计,用海绵城市技术手法,做到自然质朴。

        2、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台中园道公园建设处处充满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如草悟道公园运用了中国书法的一些理念。我市中央公园设计作为城市文化轴线,位于新城区和历史文化老城区的交汇处,在设计中应注重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辟设公共活动空间,在中央公园北部应结合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及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用体现文房四宝之城特色的雕塑、小品等,将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到城市雕塑、游步道、路灯、公交站台、座椅、环卫设施等城市家具之中,保留承载着记忆的古树,以及熟悉的来自本地的建筑材料、硬景观和本土植被,展示本地工匠工艺,做到与市民互动,体现文化铸魂。

        3、着力完善游憩设施规划。以满足各年龄层次普通市民需求为导向,在公园中设置供人们休憩、观赏、玩耍、运动、聊天、放松的各类活动场所,结合游憩特点设置高密度使用区、中密度使用区、低密度使用区,如高密度使用区可设置观影广场、景观水面、户外剧场等多样憩设施及人文活动空间,中密度使用区可设置生态养生池、阳光草坪、健行步道区等,在低密度使用区设置生态保育区等等,结合绿化设置体现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在植物景观配置上注重色彩、季节的变化,注重绿化景观层次性、串联性。

        4、加强周边地区建筑管控。以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为契机,统筹协调两侧用地开发,注重产业、商业业态的引导,如可借鉴艺术介入空间等操作模式,进一步推进周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突出体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同时要加强两侧建筑风貌管控,明确建筑体量、高度、形式、色彩等具体控制引导内容。如在景观轴线两侧明确居住建筑应以多低层为主,用灰色调等要求。

        5、通过中央公园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升。以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为引擎,带动轴线两侧开发建设以及老城区的规划更新改造,着力完善城市文化旅游服务设施。

        6、适当留白,预留“多余空间”。在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中,可结合现有建筑如厂房的改造利用,也可在部分地区留白,充分预留展示展览、文化**的活动空间,真正让广大市民与公园规划建设永续“互动”。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2021相关文章:

        ★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

        ★ 公园调研报告总结

        ★ 有关旅游发展调研报告5篇

        ★ 环境保护调研报告3篇

        ★ 2020公司年度汇报总结报告5篇

        ★ 公共雕塑调研报告

        ★ 寒2021社会实践个人报告1000字

        ★ 2020个人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

        ★ 德庆县工作报告(2)

        ★ 大学生寒实践实习报告范文最新5篇

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看久了城市的喧嚣和繁荣,不如回归乡村的宁静与悠闲惬意。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项目。下面是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和进行休闲**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和森林,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9.8%,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看:休闲旅游的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件并不理想;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工作业绩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并发展成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为此,19**年,县委、县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想,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支柱产业来抓,变优势为经济优势。当年建设了旅游商贸城,邀请中科院地理所编制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年成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峰旅行社;引进外商开发力源山庄;举办了秋之韵旅游周活动;编制完成五指峰、陡水湖、仙人湖详细控制性规划。20**年成立了陡水湖景区船运公司;引进新余、千岛湖的客商在陡水湖开发民俗风情苑、鬼城等旅游项目。20**、20**年五指峰、陡水湖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期间,县委、县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20**年引进深圳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旅游产业,县委、县提出:依托大项目带动整体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综合开发,以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梯度开发。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有带动性的项目建设。20**年县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开业;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三届生态旅游论坛。20**年成功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66强,同时又喜获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大县两项大奖。20**年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石艺之乡,成功举办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节。20**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县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度村一期项目建成并开业,陡水湖景区旅游专线建成并通车。骄人的工作业绩昭示着的旅游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利用我县两茶一苗(犹石嶂万亩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挖掘美食、民俗,并在沿高速出口,县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农博园;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社溪镇沙塅桂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2.乡村旅游点(村)建设措施

        (一)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四)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五)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

        (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业主、金融机构优先安排三户联保惠农,主要用于相关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环境美化、果园开发等乡村旅游点开发。每年整合上级相关贴息资金安排50万元,用于扶持个体业主或外来客商从事乡村旅游资金开发的需要。

        (七)强化乡村旅游规划管理

        县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由县人民组织规划策划,规划策划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乡村旅游项目须执行规划策划的相关内容,县旅游局负责规划策划内容监督落实。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我县已经确立的发展方针,可以说,这十二字方针精确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三个纬度。要真正实现旅游兴县,只有将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打造,才能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旅游兴县的目标。崭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旅游业定将取得更好的业绩!衷心希望全县30万儿女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我县领导的带领下,向即将到来的2016交出一份满意的新年答卷!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1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结语

        经过我们系统调查掌握的资料显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有其成功的可借鉴之处。乡村旅游是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解决 三农问题,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探索。

        马桥乡乡村旅游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随着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给城市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广大农村则山清,水秀,天蓝,空气清新对广大的城市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即可以释放压力,尽情放松,有能来到天然氧吧,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自己的健康,只要我们合理引导、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必将呈现燎原之势,蓬勃地发展起来。

;

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

        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你们知道应该怎么着手去做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居发带领教科文卫工委组成人员、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于11月25日至26 日,对全县的文化旅游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到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霸王祠、香泉湖、如山湖等景区进行了实地察看,听取了有关镇及县文化旅游局的汇报,召开了人大代表座谈会。同时各镇人大也组织了辖区内的县人大代表进行调研,广泛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XX县的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县文化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中心工作,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全国文化先进县”成果进一步巩固。2xxx年市对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合考评中,我县文化工作名列全市第一,受到市委市通报表彰。

        我县围绕打造南京后花园和长三角最佳休闲旅游度基地的总体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事业。目前,随着我县北部山区一批大旅游项目的推进,旅游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显现。07年,我县荣获“全省旅游工作优秀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荣誉称号,县文化旅游局被省里表彰为“全省旅游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优秀单位”,香泉镇被评为“全省最佳旅游乡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工作

        1、文化建设上热下冷现象突出。党的17大提出了“推动文化展大繁荣”的号召,县也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县”的目标,县文化主管部门强力推进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把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县年度综合考核,可到镇、村两级,主要精力用在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上,对文化建设,被动应付的多,主动过问的少,镇文化站无人、无场地、无设备、无活动现象仍然存在,很多村级文化室几乎是空白,这与党中央的要求、与“全国文化先进县”复审的标准、与县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县”的目标都还有一定的差距。

        2、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不平衡。和城每年开展几十场大型演出活动,有大型节庆会议晚会、广场文艺演出、蔬菜博览会、书画展、华阳社区文艺演出等等,但就在和城,除了华阳社区能组织一些演出活动外,其他社区鲜有此类文化活动。和城以外除了沈巷镇的农民广场文艺、乌江镇的农动会外很少见到其他的一些大型文艺活动,送**、送戏下乡成了每年的镇、村文化活动招牌。

        3、经营性文化市场监管不够到位。《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于19年制定施行,2xxx年重新修订,该《条例》对县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文化市场监管职责权限规定的很明确,这几年我县文化主管部门对净化文化市场做了很多的工作,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未成年人进网吧、电子游戏室的情况仍有发生,这也是文化市场监管中的一个顽症。

        4、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主管部门缺少文艺专家型、指导型人才,下属的文艺单位,各类文艺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严重不足。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严重缺乏人手,监管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各镇文化站基本处于无人空转状态,或有人不在岗忙于别的事务,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二)旅游工作

        1、执行政策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这几年县认识到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把旅游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四大基地和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2xxx年全县旅游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但是《决定》和《意见》落实情况不理想,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至今还没开过例会,发展旅游专项资金也部分被挤占挪用,县旅游主管部门不能参与一些旅游项目的洽谈和建设。我县目前的景区景点分属旅游、宗教、林业、民政等几个部门管辖,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协调机制,大旅游格局没有形成,县旅游主管部门一家难以发挥自身主体职能,造成一些事,大家都能管,大家都不管的局面。

        2、基础设施不配套,建设动作缓慢。景区的住宿、餐饮、商品、**、停车、游客接待中心等服务系统建设滞后,旅游接待能力不强,景区的通信、供电、供水、银行网点、公厕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标准低,北部旅游通道没有打通,制约着北部旅游的开发。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通往鸡笼山凤林禅寺的水泥路的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是由凤林禅寺自筹解决的,但道路两旁缺少安全标识,有几根影响行车安全的电线杆,凤林禅寺无力解决。

        3、环境不够优化,掣肘时有发生。县制定发展旅游优惠扶持政策不够清晰具体,来了项目只能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有些部门思想不够解放,不顾旅游大局,只顾部门利益,呆板行事,甚至是粗涉,影响了旅游项目投资者的热情。交警、工商、税务、卫生、质监等职能部门没有向旅游重点镇延伸,银行也没有在旅游重点镇设点,给旅游企业和旅游者都带来很大不便。石杨、香泉两镇存在多家矿山企业,对自然环境破坏日益显现,香泉的养鸭产业也与旅游环境相冲突,有的污染企业如华星华工老厂距离景点很近,阻碍了旅游景点的招商开发。XX县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很多,但都处在各自为政阶段,没有整合,本地的旅行社规模偏小,宣传、推介、接待能力有限,景点联线没有成型,旅游效益没有显现。

        4、专业人才缺乏,旅游管理水平难以提升。旅游主管部门的绝大部分人员都不是旅游专业的,在旅游规划、项目编制、旅游招商、项目建设、日常监管上都显得力不从心,各镇更是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文化工作

        1、切实提高对文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7大报告提出了“推动文化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央提出发展繁荣文化的重大意义,经济展必然要求文化展,文化的发展繁荣也必然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文化繁荣与否体现了县域综合实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财政投入,努力发展我县的文化事业,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整体谋划XX县的文化建设布局。首先,要抓住国家投资建设乡镇文化站的契机,向上积极争取资金,把全县各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好,同时多方筹措资金,着力加强对村级文化室建设,应当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发展,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繁荣,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农村开展文化经营活动,要让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其次,要对和城的文化单位和场所实施整体规划,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把破旧的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剧团的门面房及工作用房整体开发,另选他址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把上述单位合并在一起办公,强化文化部门的主体功能作用。

        3、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经营性文化市场监管牵涉到多个部门,仅凭文化主管部门一家难以协调,县要从人员配备、组织领导、资金投入、部门协同等方面全面支持文化主管部门开展经营性文化市场监管,要大力宣传贯彻《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文化主管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协调工商、公安等部门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无证照经营的黑网吧、黑游戏室予以整治,维护市场秩序,并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控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室。

        4、强抓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文化建设要树立“以人兴文”的观念,切实加强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在现有人才中挖掘和培养,特别是群众性文化**活动,要以群众为主体,尽量挖掘民间艺术人才,培育民间文化产业人才;另一方面,县要给县镇两级文化主管部门增加编制,增添人员,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要加大培训力度,着实提高文化管理人员的水平,对一些专业性强的岗位,要大胆引进人才,全面提高我县文化建设水平。

(二)旅游工作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旅游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沉淀,旅游业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朝阳产业,在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就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文化精神需求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县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旅游事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要建立健全旅游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旅游主管部门的主体作用,强化旅游规划的执行力度,旅游主管部门要全程参与旅游项目洽谈、立项、建设、竣工运营,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对接工作,形成全县旅游一盘棋的大旅游格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一要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充分发挥我县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充实各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二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景区的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停车、银行网点、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尽快打通北部旅游通道,把XX县旅游景区连点成线,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三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发展宾馆酒店、文化**等配套产业,加强旅游购物商店建设,努力提高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要素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四要借船出海,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沟通与协调,力争把我县纳入周边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中,实现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切实优化环境,做大做强我县旅游产业。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首先,要做好亲商、安商的服务工作,制定更加清晰具体的优惠扶持政策,努力优化环境,消除各种掣肘,让旅游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其次,要突出重点,抓好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当前要做好如山湖国家小球训练中心的项目、香泉湖后续开发项目的跟踪服务。第三,要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第四,要抓住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来拉动内需的契机,积极编制旅游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第五,要加大旅游招商力度,推进霸王祠、半月湖、鸡笼山等景区早日开发建设。

        4、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增后劲。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想搞好全县的旅游业也是不可能的,要增加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重点镇专业旅游管理人员编制和经费,选拔和引进相结合,切实扭转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提高财政保障免费开放景点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对现有的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我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通知要求,9月5日、6日,驻和省人大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下就加快滁河防洪治理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滁河流经的石杨镇、善厚镇,现场察看了石杨镇新桥圩北闸至田渡站堤段、裕民圩机站,善厚镇东风闸、小翁机站,听取了镇关于滁河防洪治理情况的汇报,并与当地的市县人大代表进行了座谈,通过深入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实际情况,听取了当地群众的呼声,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整理,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县滁河流域基本概况

        滁河位于XX县北部,与XX县以滁河为界,与江苏省江浦县接壤,与XX县毗邻。XX县滁河流域面积318.55 k㎡,耕地15.7万亩,滁河XX县段行政区划属善厚、石杨两镇,人口10.3万人。XX县滁河全长57.9公里,其中滁河XX县段45.9公里,驷马新河口XX县段12.0公里。

        滁河流域圩区共有大小圩口13个,其中万亩以上圩口有2个(大东圩、善厚九连圩),5000亩以上圩口有4个,其余大部分为1000亩以上圩口,圩区耕地面积7万亩,主要作物组成为一油一稻或一麦一稻。

        

二、滁河防洪治理的必要性

        调研中发现,XX县滁河流域虽然在2xxx—2xxx年得到了初步整治及除险加固,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堤防施工时标准未做足,堤防整体标准较低。目前滁河堤防堤顶高程为15.0—16.0米,面宽3.0—6.0米,内外坡均为1:2—1:3,局部堤段内外坡还低于1:2。因财力、取土区、大堤建筑物等原因,堤防标准仍然不足,在高程上2xxx年、2xxx年、2xxx年的大水滁河沿线有近2/3堤防漫堤,驷马河一线有近1/2的堤防漫堤。在大堤的坡比上,因取土区和民房等建筑物在治理过程只能取迎水坡一侧加上,整个堤防坡度标准不够,背水坡基本无平台,目前,滁河堤防上险埂要段仍然较多,令人担忧。

        二是堤上居民点集中,树木杂生,防洪能力差。据统计,滁河干堤上共有1217户,6228间房屋,800个厕所,近15万平方建筑面积。因堤防上建筑物较多,防洪道路不畅,应急时物资难以保障,同时,群众生活区也极易滋生白蚁。

        三是沿河堤防上的涵闸斗门大都是圬工结构,而且年代久远,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存在不少问题,如闸底板断裂、闸身倾斜、漏水等,几乎所有斗门都存在涵闸底层下沉,启闭设备和闸门老化导致启闭困难和渗漏严重,成为险工,是滁河堤防上的防洪隐患,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如这次调研中察看的东风闸,系70年代建造,为老式手动启闭,闸板已锈迹斑斑,并已破损,已不能发挥作用,在今年8号台风造成的特大暴雨时,正是由于该闸难以开启,造成善厚镇街道及农田严重内涝。

        四是沿河排灌站抗排能力差,机械运行困难。大部分机械一直未更新改造,设备老化,机房破旧,降低了排涝标准,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如九连圩电站、小翁电站和裕民圩站,这几座机站都涉及到万亩以上农田的抗排,每年汛期排涝时,由于机械严重老化,动力不足,导致圩内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农作物严重受灾。其中九连圩电站是15年建造的,已运行三十多年,现机械老化,已无法维修,无法排涝,几乎每年都有较大损失,九连圩电站受益面积 13000亩,正常每年粮食因内涝减产500万斤,如遇大水年损失就更为严重,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当地有句民谣,“险滁河破导流,老天下雨就发愁;九连圩破电站,只要发水就砸蛋”。

        五是白蚁危害已成为大堤安全渡汛的重大安全隐患。滁河沿线白蚁危害已十分严重,水位达12.5米左右,散浸、渗漏到处可见,险象环生。仅今年汛期在石杨镇大堤上已发现5处渗漏因白蚁所致,汛期高水位下有白蚁存在的大堤段,随时都有可能造成溃堤。

        正是由于滁河堤防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滁河现有水利工程已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防洪需要,多数水利工程失去了应有的功效,滁河防洪标准与XX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滁河防洪治理势在必行。

三、加快滁河防洪治理的迫切性

        滁河流域经过多年的治理,防洪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圩区防洪标准只是不足五年一遇,防洪能力仍然偏低。长期以来,洪涝灾害频繁,仅从2xxx年至 xxx年这六年间就有四年发生洪涝灾害。每年防汛期间,都要举全县之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滁河抢险,而且年复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得不偿失。特别是今年受8号台风“凤凰”影响,XX县滁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其中:善厚镇累计降雨379亳米,石杨镇367毫米,是近五十年以来短时间降雨量最大的年份之一。从而使滁河流域XX县段堤防多处发生塌方、大面积散浸、管涌等险情,受涝面积达7万亩,成灾5万亩,绝收面积1.5万亩,受灾人口5万人,紧急转移群众4320人,倒塌房屋408间,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调研中,调研组深深感受到,滁河沿岸的干部群众对滁河防洪治理期盼已久,各级人大代表都强烈呼吁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同时,当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滁河防洪工程建设。

        为减少对保护区的洪水威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研组认为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已刻不容缓。

四、加快滁河防洪治理的几点建议

        目前,《滁河流域防洪规划》已由水利部批复,并已开展了部分前期工作,这为滁河流域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滁河治理的时机已经成熟。为进一步推动滁河治理,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1、各级和水务部门要根据流域防洪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积极推进滁河防洪治理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完成国家的审批立项,尽快实施,全面提高滁河流域防洪能力。

        2、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快滁河防洪治理的重要性,切实把滁河防洪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滁河防洪治理这一契机,积极制定滁河防洪治理详细方案,加紧组织实施,全面提高滁河防洪能力,保障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积极参与,配合水利建设工作,镇、村两级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征地、拆迁的宣传工作,同时,注意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按照上级部署和水利部门的要求,全力以付把工作做好做实。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滁河防洪治理工作的支持,推进防洪治理工作步伐。要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安排部分应急经费用于滁河险工险段的处理,加快局部治理,确保明年安全度汛。

        4、滁河防洪治理要立足于全面治理、彻底治理。要彻底改变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改变滁河流域所涉及的各省市县各自为政局面,充分发挥防洪工程整体效能。同时,在综合治理滁河主干流基础上,对滁河主要支汊河的撇洪渠也要进行整理,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整体效益。

        5、滁河防洪工程的综合治理,所需经费较多,据测算要3亿元,对于XX县的吃饭财政来说,不堪重负,县级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建议用淮河治理模式,由中央出资50%,省、市各出资30%、20%,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

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报告# 导语公园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以下是 整理的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

       前言

        千灯湖是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该公园由一境外公司完成规划方案,建成之初就其形式、营造方法、设计理念等都有不少给人耳目一新之处。对这些异同之处,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既得到部分人好评,又受到部分人批评。目前,公园投入使用3年多了,其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实际使用中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本文着重对千灯湖公园使用者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大型绿地空间的设计、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概况

        千灯湖公园(图1)位于南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中心位置,处在由南七路、南八路、海三路、海八路围合成的中轴线开放空间中。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长3㎞多,宽260m左右,占地约70hm2,其中湖面面积约19hm2。千灯湖的整体空间骨架是“挖湖堆山”而来,中部形成长3㎞的宽阔湖面,周边是高4-5m的山体围合。

        绿化空间:大部分植物集中在山体上的自然、多层次式的树群式栽植中。结合瀑布配置有别于其它地段的水边植物,密集而生长烂漫,充满潺潺流水的野趣;位于千灯湖南入口附近的几个可进入的小岛,用自然式栽植,浓密的灌木配以或散或聚的塑石,凭添许多趣味。

        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是由环湖的游步道把与周边山体结合的掩体商业建筑、管理房等,以及各个节点如迷宫小广场、塑石山谷、市民广场、步道相应局部扩大的休息空间、廊架等相连组织成有序又变化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其次是沿山体顶部安排了园路连接组织一些观景平台及节点,平台和节点上安排了廊架、灯塔等构筑物,既充实、限定了节点空间,又能形成标志物起到控制和组织全园景观空间的作用。

        交通空间:全园共设有8个出入口通向城市干道,完全是开放性的,仅市民广场入口设有独立停车场空间。入口的开放不仅是空间的开放,而且是心理感受上的真正开放。公园与城市干道相交的几个交叉口都与公园形成一体化设计。

        视觉文化空间:包括视景、天际线、历史文化因素等。由山体围合了整个公园,阻隔了城市交通的噪音、废气,营造出一个基本上没有视线干扰的自然开放空间;山体的高差加上山体上的树群式植被和灯塔及廊架等构筑物,产生了起伏有致的天际线;各个景观空间相互交叉叠合,有序分布,产生对景,相映成趣。游步道沿着弯曲流畅的水岸线,因着山体的坡度和山体的弯曲的边缘线,引领着人们步移景异、景观亮点在山体的剪影背后层出不穷;对建筑小品、坡道、栏杆等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如粗毛石与红色砂岩的组合,统一的色彩体系和细部特征,增加视觉的驻留,突出了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印象,形成景观空间特定的基本情调。

        关于历史文化因素的体现,千灯湖公园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外部休闲、游憩的场所,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使用的舒适及协调美观的景观效果。

        二、千灯湖公园植物空间类型及植物材料选择

        千灯湖植物空间丰富,主要有以下植物景观类型:

        (1)树群植物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叶榕、小叶榕、水石榕、羊蹄甲、印度紫檀、阴香、木棉、麻楝、刺桐、塞楝、黄槐、蒲葵、海枣、大叶紫薇、散尾葵、南洋楹、非洲榄仁-红继木、四叶红花、黄榕、簕杜鹃、杜鹃、大红花、小叶紫薇。使用效果:形成植物景观整体风格,起均质连续作用,片植灌木的景观效果好,树群草坡的配置使可进入性良好。

        (2)溪谷岩石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王椰子-散尾葵、花叶良姜、蒲葵+辟荔、肾蕨。使用效果:运用叶形、叶色的对比使多样性的植物组合成层次丰富的瀑布溪流景观,成为视觉趣味点。

        (3)树阵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小叶榕。使用效果:形成舒适的覆盖空间供观看广场的活动;但节日使用高峰期位置不够用。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

        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来此公园频率;到此公园路程耗时;到此公园的目的;对此公园的整体印象;对此公园哪里印象最深;在公园活动地点选择;进行的主要活动;还应该增加项目情况;公园的长度感知;对户外空间性质的取向;绿化感知及取向;出入口的设置;的小品、设施使用情况等。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41份,回收率.4%;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93.1%。有效问卷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少年儿童(15岁以下)占11%;青年人占(16岁~35岁)32%;中年人(36岁~55岁)占24%;老年人(56岁以上)占33%。

        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如下:

        (1)总体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看,使用者对于千灯湖公园总体非常满意,说明人们确实是需要这一类的户外空间。

        (2)使用者特性

        使用者包括老人、家庭主妇、学生、小孩等各种年龄层次,大部分经常性到这个公园游玩。千灯湖公园较远离城市中心区,而且尺度大,使用者包括能步行到达的附近居民,及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的本市居民,经常还有旅游观光的团体和个人到来。

        (3)关于空间层次

        从调查中可知,绝大多数人们对户外游憩空间的取向都倾向于开阔。使用者对千灯湖的空间感觉是开阔并视线良好(占100%),但有许多使用者反映千灯湖公园不够舒适。由此可见,在带状公园中营造休息、滞留等多种空间层次的重要性。

        (4)关于整体印象

        使用者对公园的总体印象都是整体性强、印象完整。对千灯湖印象最深的是灯塔构筑物(占48.8%)。关于千灯湖的整体协调性,无论从使用者或是专业人员的角度,都处理得较为成功。使用者对水中不可到达的大型亭的建设表示不满(占75%)。可见对于使用者来说,出发点是健康、安全、舒适,更注重设施的使用功能。

        (5)关于中心

        许多使用者在使用带状公园时,经常是直接到达某个节点空间,或散步过程中受吸引而停留在某个节点(占61.7%)。而且许多使用者喜爱就近活动(占82.9%)。因此,在各个区段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完善的,类似中心的节点空间,以供人们聚集。

        (6)关于绿化形式

        多数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的绿化应该以大树为主(占81.7%)用来遮阴,草坪、灌木不要太多(分别占53.8%和49.1%),说明人们在大尺度空间中对遮荫等的需求。

        (7)关于活动内容

        使用者在公园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散步,其次是体育锻炼、陪伴小孩、骑自行车、聊天、放风筝、拍照等较为多样性的活动。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关于运动场地

        较多使用者建议增加活动场地,特别是羽毛球、篮球等场地及游乐设施场地。另外,较多使用者认为垃圾桶及公厕等设施不足。同时还认为雕塑、小品等艺术景观较缺乏。

        (9)关于出入口

        多数使用者认为公园的出入口标志性较强、各出入口相距较合适而使用方便。

        (10)关于长度

        48.9%的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有点长。主要原因是千灯湖公园沿园路系统的驻留性小空间不足,缺乏休息设施,造成容易产生疲乏感。

        四、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总结出以下若干结论以供同类或相近类型公园设计、建设时参考。

        (1)该类型公园应充分考虑市民到达方式,合理设置出入口。

        (2)该类型公园保持空间视线开阔的同时应该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例如休息滞留空间等。

        (3)该类型公园应该有具有标志性的构成元素,有利于人们认知。

        (4)该类型公园不适合建筑过多功能单一(例如纯观赏功能)的大型设施。使用者注重健康、安全、舒适以及设施的使用功能。

        (5)该类型公园应该考虑中心分主次,分区段设置中心,多中心的并存。

        (6)该类型公园应该十分注重遮阴、休息及其它人性化设施。

        (7)该类型公园活动内容及空间尽可能丰富,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该类型公园应当充分考虑人步行疲劳距离因素,适当设置休息设施与空间。

        (9)该类型公园应当表现当地的历史人文要素。

        篇二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背景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一般说来,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方面内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园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其发挥的营造市民文化氛围,提高广大人民文化层次,指引群众文化选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如今,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经济生活的改善,全国城市公园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园已不再是一个纯粹锻炼身体的地方,它还是人们休憩、社交、文化**,甚至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从20xx年起,许多公园都免费为人们开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们来确实感受体验各种不同特色的公园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调查概况

        为了探索公园文化的内涵,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小组于20xx年5月26号重点走访越秀公园内科普园区、文化古迹游览区、青少年儿童活动区、体育**区的部分景点,调查公园文体场地的效用,感受公园的文化气息,以此进一步探索公园文化的内涵。

        越秀公园是一个别具一格、充满生态气息、又富有岭南情调的大众公园。作为广州的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越秀公园最早由孙中山先生提议创建,解放后扩建后,又曾经多次接待过、周等党和国家***前来视察观光和游泳。

        在走访越秀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小组主要从公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进行考察。

        公园的硬环境指景区和景点的造物设施。此次我们小组先后走访了越秀公园内科普园区的广州美术馆、球形水塔、荫生植物区、花卉馆、锦园(观鱼区)等5个景点,文化古迹游览区的五羊石雕景点,青少年儿童活动区的成语寓言园、金印游乐场等2个景点,以及体育**区的鲤鱼头文体**区、越秀山体育场、越秀泳场等3个景点。

        广州美术馆是国家藏画单位之一,这里展出历代书画名家的美术作品。球形水塔曾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广州解放前建造的4座水塔仅存的1座。它以其钢制的球状外型,引起无数游人的兴趣。荫生植物区和花卉馆有种类繁多的荫生植物和名贵奇花异卉,以及书画展览等。锦园(观鱼区)是广东省内自然放养锦鲤规模、品种最多的观赏景区之一。园内还建有大型的捞鱼池和钧鱼池供小孩玩乐、嬉戏。五羊石雕则是有名的文化遗迹,关于“五羊”的传说,也是广州别称“羊城”和“穗城”的由来。成语寓言园和金印游乐场是儿童游乐、学习的好去处。至于鲤鱼头文体**区、越秀山体育场和越秀泳场,运动场地齐全,包括泳池、乒乓球馆、篮球场、露天舞场、草地滚球场等。这些景点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观赏性于一体,富有文化气息,为广大人民的文化与生活休闲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公园的软环境指服务与管理,以及群众性的文艺和体育活动。在走访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小组观察到越秀公园内草坪修剪整洁,水畔有靠椅石凳,可供休息赏景。而且园门有全园浏览分区图和建园介绍,园中设置别具风格的果皮废物箱,醒目的导游标牌,树木有挂牌,方便游人的识别和欣赏。公园内的游人一般都会自觉遵守园规,随地吐痰、乱丢废物、损伤花木、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是很少的。优质的服务与管理体现出公园文化致力于培养市民社会公德与心灵美,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另外,群众性的文艺和体育活动不仅使市民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公园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走进越秀公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消遣方式,老人唱歌、跳舞、打打羽毛球、踢踢毽子,年轻人看看文化古迹,感受公园的文化气息,还有歌唱团、跳舞团、打太极的团队、练剑的团队等进行的集体活动。公园真正做到了营造市民文化氛围,提高广大人民文化层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展与民同乐的公园文化,这是值得庆幸的。

        公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在不同方面体现公园文化的内涵,促进公园文化的发展。而在实践过程中,将硬环境与软环境结合一体更有利于发展公园文化。现就越秀公园成语寓言园稍作分析。成语寓言园将中国文化的精华用雕塑表现出来,清晰易懂,极具教育意义。有不少家长、学生利用这一现成的“作业”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不知觉中便溶为一体,这无疑活跃并且丰富了市民文化。当然,这得益于成语寓言园这一景点的合理设计,即将硬环境与软环境结合一体。这可以说是打造公园文化的一个成功典范。另一方面,公园文化朝多元化发展,满足人们休闲**的需求无可口非,但是,一定要在和公园硬环境相融合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才容易获得舆论的认同,使公园深厚的文化意味得以推广。

        三、调查总结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小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建设公园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推进公园文化繁荣并努力做到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不断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展大繁荣。

        篇三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

       1.绿城广场概况

        绿城广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郑州西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是郑州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广场。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地理位置优越。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2.空间组合和组织

        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规划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

        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绿城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

        3.用地构成

        广场用地按使用功能和外观特征划分为铺装场地,绿化用地,通道,附属建筑用地。绿城广场的铺装场地比较简单,面积较大,有椭圆形铺装场地,方形铺装场地和不规则形状的铺装场地,是人流集中的场所。

        绿城广场的绿化用地有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坪中种植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而大片草坪中孤植的树木,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逐渐向它靠近,起到导向的作用。广场内绿地有可进入性绿地和封闭性绿地,封闭性绿地满足人们远距离观赏的需要,可进入性绿地满足人们近距离亲近自然的需要。

        4.广场的铺底和材料

        铺底处理的惊喜考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在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铺地在外观,色彩以及质感方面有所变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区别,如用于引导步行路线还是鼓励人驻留。越重要的地段,其处理越需要精细。

        在绿城广场的设计中,地面色彩与整体环境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以灰色系瓷砖铺设,通过材料冷暖明暗的不同形成具有丰富节奏的地面形式。

        广场的铺底和材料主要用来对广场的功能划分和引导市民。广场的铺装变化,绿化和地面的高差将其分割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将广场和人行道划分开来,但同时又不会再视觉上和功能上阻碍人们对广场的接近。

        5.植物设计

        在进行广场设计中运用的是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如乔木,花卉,草坪,动物,巧妙的结合达到了柔化空间的效果。

        绿城广场内种植了大型树木和大面积水景的。为了给广场带来更多的绿色,大体用在局部区块上布置了乔木及花,草相配的手法以形成不同形态的绿化体系。配合树池,花钵丰富了空间景观,柔化了大量的硬地铺装给人带来的冰冷。

        广场的边缘地带大量的运用了绿篱,接着是大面积的绿化带,这样不仅为广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而且对周围的噪音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逸的环境。

        6.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明白了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摆设在城市中的一幅画让人观赏,它必须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召唤人性和公共性,绿城广场的成功之处就是把广场的功能,地方艺术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为市民创造了环境优美的,舒适的**休闲广场,使处在闹市的市民有了一块宁静纯净的好去处。

       县位于中国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西陵峡两岸,面积2427平方千米,全县人口43.9万人,为三峡地区坝上库首第一县。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乡、端午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汉明妃王昭君故里。旅游独具特色,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当地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重要产业之一,以三峡工程、高峡平湖和自然风光为依托,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名城,围绕“宜旅”建设,确立了建设旅游大县的奋斗目标。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为地方决策提供依据,全面掌握全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县工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旅游市场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

         一、现状及特点

         县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1998年县城整体搬迁后又紧紧抓住移民搬迁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大改善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突破性发展旅游经济,旅游发展在三峡库区后来居上。近年来,我县旅游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促进全县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推动小城镇建设、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县域经济中极富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一)旅游事业发展备受重视。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得到县委、县的高度重视,先后纳入十一五、十二五经济发展纲要,明确力争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旅游综合收入达到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25%。早在县城搬迁规划时,按照建设现代城、旅游城、港口城、生态城的要求开展县城建设,着手谋划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县城搬迁以来,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委、县积极向上争取,取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主体景区,促进了旅游事业的新发展。

         (二)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相关资料显示,18年至年的7年间,我县旅游接待总人数只有10万人,1985年至19年11年间年接待人数为10万人,旅游总收入177万元,创利税12.3万元,创汇4万美元。县城搬迁以来,我县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6年,我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35万人次,同比增长11.7%,旅游总收入50066万元,同比增长8.9%;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4.35%,旅游综合收入58400万元,同比增长16.%,相当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0%。在全县上下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年底成功创建首批旅游强县。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1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55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接近18%,在各县市区仍然位居首位;201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3亿元,同别增长34.66%、36.37%;2011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5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同别增长42.6%、5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5亿元,同比增长19.3%;累计完成外贸出口1502.5万美元,同比增长42%。

         (三)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全县景区由县城搬迁前的一座屈原祠迅速发展为九畹溪漂流大赛、三峡竹海观光、屈原故里爱国精神熏陶、乐平里人文旅游、链子崖户外挑战、五龙温泉养生等一线串珠式的6大景区,同时还拥有4家旅行社,7家酒店(其中4家三),1家大型旅游车队以及多家旅游商品开发企业。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达万人以上。围绕将建成屈原故里国际文化旅游区和高峡平湖国际旅游胜地的思路,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通过合作有效整合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高峡平湖、九畹溪等山水人文,积极争取将三峡坝顶和副坝作为旅游专线通道开通,组合推出“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高峡平湖——九畹溪”旅游线路,实现“一票通”,形成新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四)旅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县委、县向上争取资金几亿元,用于我县九畹溪、乌龙温泉、屈原故里等重点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开展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投入,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机构支持的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2011年实施了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配套、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提档升级等6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4190万元;县投资近600万元,对九里至景区大门公路进行了改造,景区5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投资120万元进行了边坡绿化、美化及安防设施工程建设。九畹溪景区河道整治项目结束,对外交通公路路面改造完成,生态停车场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累计投资650万元;投资800万元的五龙温泉风景区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链子崖景区投资450万元建设的游客服务中心也于端午节前投入使用;鄂西圈投公司、三峡旅游公司、市交运集团已初步达成协议,在注册成立高峡平湖游船公司,共同开发高峡平湖游船观光产品。

         (五)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成效。经过县城搬迁13年以来的努力发展,从2006年开始,旅游发展已明显进入十分重要的时期,其突出表现为:旅游产品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单一的以九畹溪漂流为主的夏季产品正在向四季产品转变,单一的观光产品正在向集观光、休闲、度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转变,单一的自然风光产品正在向以自然风光为载体、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型产品转变;客源市场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以为主的周边市场正在向中长线市场突破;旅游产业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以“游”见长的产业链条正在向旅游六大要素延伸;旅游地位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正在由三峡旅游过境地逐渐发展为三峡旅游集散性目的地。为应对暑期旅游高峰,县委已连续七年下达周末“禁会令”,把宾馆饭店的每一张床位都留给游客,限度地体现对游客的人文关怀。

         (六)旅游带动作用显著增强。4家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127人,7家宾馆直接从业人员357人,1个旅游车队直接从业人员40人。九畹溪景区旅游公司安置周边农民就业达300人之多,旅游旺季,近千人在景区保安、水手等岗位;在景区从事交通运输的车辆有100多台,农家乐、旅馆100多家,服务从业人员1500多人;在景区摆摊卖土特产、提供照相服务的农民也在千人之上;离景区稍远的农民,则从事土特产品种植与加工。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县城准备申报宾馆和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饭店、旅社直接从业人员900人。目前,全县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达1.85万人,劳动就业初步开始由一二产业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梯度转移。同时,旅游业发展还带动了交通、商贸、餐饮、文化、体育、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好了,今天关于“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旅游景区调研报告”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